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4:35:45  浏览:86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

怒政发〔2004〕185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现将《怒江州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四年八月三十一日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375号,以下简称《条例》)和《云南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云政发〔2003〕185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怒江州境内的各类企业、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下划参加地方工伤保险的行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工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云南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怒江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州工伤保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按规定设立工伤认定机构,对全州所发生的工伤进行确认。

州、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设立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承办具体工伤保险事务。

三、全州工伤保险实行州级统筹,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统一费率、统一管理、统一支付、统一调剂使用。

四、各县工伤保险统筹基金全额上缴州财政专户,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

五、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抓好本区域内工伤保险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收集参保单位参保人员信息,监督检查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

六、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除《条例》和云政发〔2003〕185号规定的外,工伤认定调查费纳入基金支出项目。

七、本区域内发生工伤事故后,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向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核实、取证,提出初审意见,报州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工伤保险赔付。

八、州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当年收取的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10%建立储备金,用于预防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州人民政府统筹协调解决。储备金的使用办法另定。

九、各类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到所在地县社会保障登记经办机构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工伤保险登记,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提供参保职工个人信息,到所在地地税机关缴纳工伤保险费。

十、2004年7月1日起,各用人单位都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暂不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以后参保时,必须从2004年7月1日起补缴工伤保险费,未参保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的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不得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任何费用。

十一、中途欠缴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必须补缴欠费期间的工伤保险费,在欠费期间所发生的工伤事故,由用人单位全部承担责任和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十二、新成立的用人单位,从取得营业执照三个月之内办理工伤保险手续。

十三、原已参加省级工伤保险的中央、省属单位,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没有新的规定之前,仍按原渠道参加省级工伤保险,未参加省级工伤保险统筹的中央、省属单位,必须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和规定参加我州的工伤保险。

十四、州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根据规定和参保职工分布情况,设立企业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可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内选择确认,并与医疗机构签订工伤保险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债、权、利,保障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十五、工伤职工应当在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到就近医疗机构急救,待伤情稳定后,应转到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十六、工伤医疗实行转院审批制度,工伤职工因伤情需要转州外医院治疗的,应由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院证明并提出意见,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备案后,按规定办理转院手续,危重伤病者可先转院并在五个工作日内补办转院审批手续。未经批准擅自转院治疗的,其转院后发生的医疗费用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予支付。

十七、工伤职工报销工伤医疗费时,必须提供出院病情证明,治疗用药清单和有效医疗费收据。自费药品,保健药品费用由患者自己承担。

十八、工伤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发生与工伤无关的疾病治疗,不得用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只能按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报销医疗费用。

十九、工伤医疗用药范围、治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在国家未出台规定前,暂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治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执行。危重抢救所需的药品,经工伤救治的医疗机构证明,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使用。

二十、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时,必须如实申报职工工资总额,因用人单位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基数不实而造成职工工伤待遇降低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并支付差额。

二十一、用人单位未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或停交工伤保险费的,有关工伤发生的一切费用和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二十二、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不得以任何手段骗取工伤保险基金,一经核实,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收回,并对其行为批评教育,按骗取金额的五倍处以罚款。

二十三、工伤保险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为缴费基数,高于全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300%为基数。

二十四、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费率为:一类行业按缴费基数的0.5%缴纳;二类行业按缴费基数的1%缴纳;三类行业按缴费基数的2%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

二十五、工伤保险费费率实行浮动,具体浮动幅度由州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工伤保险基金运行实际提出,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州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二十六、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全州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8个月。

二十七、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后,职工或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二十八、职工因工伤残待遇按《工伤保险条例》和《云南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十九、设立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州工伤鉴定的日常事务。

三十、本实施细则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原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怒江州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怒江州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怒政发〔1999〕5号)中的《怒江州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


渝府令第 143 号


《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12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1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王鸿举



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下简称无疫区),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通过加强预防、控制等手段,使区内动物达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动物及动物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的特定区域。

无疫区的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规定动物疫病,是指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蓝耳病)、鸡白痢、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猪传染性水泡病、猪囊虫病、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鸡白血病等14种动物疫病以及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它动物疫病。

本办法所称动物及动物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是指动物及动物产品中残留的农药、激素及国家禁用、限用的兽药和其它化合物。

第四条 本市无疫区的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无疫区内的动物疫病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治理的原则。

无疫区内规定动物疫病采取免疫、检疫、消毒、疫病监测以及对患病动物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措施进行控制。

无疫区内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采取环境及过程监控、产品监督检验、溯源追踪等措施进行控制。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动物防疫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的动物疫病诊断、防治科学研究成果。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安排动物防疫专项经费,用于无疫区内规定动物疫病的控制和动物及动物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控制。无疫区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也应当安排动物防疫专项经费,用于本行政区域内规定动物疫病的控制和动物及动物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控制。

第八条 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无疫区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无疫区内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和饲料、兽药、动物和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督管理工作。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体实施无疫区内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防疫监督工作。

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应当做好辖区内的动物免疫、阉割、消毒、疫情报告和动物疫病诊疗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无疫区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 无疫区建设



第九条 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市无疫区建设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无疫区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全市无疫区的建设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无疫区详细建设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无疫区的建设。无疫区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在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疫区的建设。

第十一条 无疫区建设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具有对规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二)有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

(三)配置用于扑灭规定动物疫病的指挥、消毒、无害化处理专用车辆并装置二类警示器具和通讯工具;

(四)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具有健全的动物疫情测报、信息网络体系、规定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和先进的动物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试验手段;

(六)具有控制动物、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管理能力;

(七)具有健全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具备规定的冷藏设备、设施和专用运输工具;

(八)具有兽药监察、饲料监测体系和动物产品安全监控体系。

第十二条 无疫区边界应设置标志。无疫区边界标志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设置,由区县(自治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第十三条 无疫区建成后按规定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向国际公布。



第三章 动物疫病预防



第十四条 无疫区内动物疫病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净化标准。

国家尚未制定控制净化标准的,按本市控制净化标准执行。本市控制净化标准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五条 无疫区内对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其它规定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实行强制免疫的规定动物疫病必须达到规定的免疫注射密度。

第十六条 动物免疫由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具体组织实施。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对已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应佩戴免疫标识,出具免疫证明,建立免疫档案。

第十七条 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必须实施产地检疫,屠宰动物时必须实施屠宰检疫。检疫合格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时,应回收动物免疫证明;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时,应回收免疫标识。

自宰自用动物的免疫标识可由屠工代回收。

第十八条 无疫区内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动物必须附有检疫合格证明,猪、牛、羊必须附有免疫标识,动物产品必须附有检疫合格证明和验讫标志。

第十九条 动物饲养场地,动物屠宰、加工、经营、贮藏的场地,动物及其产品运输工具,均应按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消毒。

第二十条 无疫区内的单位或个人发现患有或疑似患有规定动物疫病的动物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疫情。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设立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的防治工作。当无疫区内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时,应立即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控制应急预案。

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控制应急预案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 动物疫病监测



第二十二条 无疫区内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动物疫病诊断、疫情监测工作,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风险评估报告。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重点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免疫效果监测以及重大疫情的监测工作。

第二十三条 无疫区内的种畜禽饲养场、乳用动物场应按照国家和市的疫病控制标准,做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严禁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出场。

第二十四条 无疫区内从事动物饲养、动物产品生产、加工、贮藏、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其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的疫病监测,并协助做好抽样、采样等工作。



第五章 有毒有害残留监控



第二十五条 无疫区内销售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应将产品的生产企业名称、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执行标准等向市或区县(自治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抽样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严禁销售和使用。

第二十六条 无疫区内的种畜禽场、养殖场应当建立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档案。使用档案应当载明来源、用量、使用时间等事项。

动物饲养者应当遵守用药剂量、用药范围和休药期等安全使用规定,不得使用禁用药品。

无疫区内动物饮用水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第二十七条 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无疫区内兽药、饲料、动物饮用水、动物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督抽查计划,市兽药监察机构和饲料监测机构具体负责监督抽查计划的实施。无疫区内的动物养殖场(户)、屠宰厂(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八条 动物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超标的,不能出售;应续养1个周期后再次检测。动物续养1个周期后再次检测仍超标的,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超标的,应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下作无害化处理。

兽药、饲料、动物饮用水检测不合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无疫区内生产、加工、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场所必须符合动物卫生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凭《动物防疫合格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第三十条 无疫区内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具备兽医从业资格,并取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 严禁随意处置病死、染疫、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产品。

无疫区内病死、染疫、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产品应在市动物无害化处理场集中销毁。无害化处理所需费用由政府财政专项列支。

第三十二条 无疫区内禁止贮存、运输、收购、屠宰、加工、销售下列动物、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第三十三条 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在无疫区边界的交通要道设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出入无疫区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进行监督检查和消毒。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附近应当建立动物隔离场所,对进入无疫区的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饲养观察,经进一步检疫确定无疫后,方可进入。

疑似患病动物隔离饲养观察期间所发生的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三十四条 接受计划免疫或者强制免疫仍发病而被扑杀的动物,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五条 无疫区应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溯源追踪制度。发现运输、销售或使用不合格的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市和区县(自治县、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及时跟踪监督检查,找出源头,依法处理。

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溯源追踪的具体办法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代作处理,处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一)对饲养、经营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计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消毒的;

(二)对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清洗消毒的;

(三)擅自处置病死、染疫、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产品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故意逃避检疫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补检,并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经营动物或动物产品故意逃避检疫,在无疫区引起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引起重大动物疫情,致使养殖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运输无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对托运人和承运人分别处以运输费用3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兽药、饲料无档案的,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兽药和其它物质的,按《兽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免疫、阉割、动物疾病诊疗活动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责令其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关于加强部分轻工产品管理的规定

国务院


关于加强部分轻工产品管理的规定

(1988年4月11日国务院批准)

规 定
为了加强对部分轻工产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发展的宏观指导,发挥经济杠杆、法律及其它调节手段的作用,加强对轻工产品的行业管理,指导生产,鼓励合理竞争,压缩长线产品和不适销对路的产品,增产市场短缺的名优产品,迫使假劣产品和质次价高产品退出市场,并抑制少数短线产品盲目发展,特作如下规定:
一、轻工业部是生产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风扇、吸尘器、钢琴、电子琴等产品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今后,凡新建厂点生产或转产、兼产这些耐用消费品时,需事先经轻工业部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轻工业部的批准文件,办理有关登记注册事宜。对于未经批准就生产上述耐用消费品的企业,要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其主管部门的责任。
二、经批准生产第一条所列产品的企业,必须按照税法有关规定纳税,不得随意减免。对这些企业,不论有无亏损,非经财政部批准,任何部门和地方无权擅自减免增值税或给予财政补贴。凡不按此规定执行的,对擅自减免的税收或变相给予的补贴,应如数收归中央财政,并追究法律责任。
特区、开发区内生产、组装生产第一条所列产品的企业,其产品销往内地时,除按国务院特区办、国家经委、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特办字[1986]020号文件规定的精神办理外,还应按现行的税法规定,补缴各个环节的增值税;如果生产、组装的产品含有进口料件,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并补缴进口环节各项税收后,方准予销售。
三、加强价格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凡国家管理价格的轻工产品,属于国家定价的要执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属于国家指导价的,可在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浮动幅度和最高限价范围内由地方或企业制定具体价格。
对放开价格的市场紧俏的轻工产品,要加强价格管理和监督,建立价格变动申报制度,制止转手倒卖,易地涨价。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对放开价格的市场紧俏的轻工产品实行最高限价,并且可以规定某些品种不许私人经营。
对于第一条所列产品,轻工业部和国家物价局要加强对其整机与零部件价格的指导。使零部件的销售利润略高于整机的销售利润率,或者二者大致相等,以鼓励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加快国产化的进程;并克服整机厂的盲目发展。
四、轻工业部和商业部在一定时期内(半年左右)联合或分别向各银行通报有关轻工产品的供求状况,特别是长线、短线产品的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布有关轻工产品的供求状况和市场预测。
银行根据轻工业部和商业部提供的分析和预测,对盲目生产长线产品和生产产品质量差、资源消耗大、成本费用高的短线产品的企业,不予发放新贷款,按期清收已占用的贷款。同时,对于逾期占用、积压占用和挤占挪用的银行贷款,按现行的加息政策执行。
五、轻工业部要加强轻工产品的宏观管理,按行业统一制定发展规划。轻工业部对各部门生产轻工产品的企业,包括乡镇企业,要一视同仁,在合理布局的原则下,扶持骨干企业,限制盲目发展,同时运用竞争机制,择优汰劣,不允许消极保护落后企业。
六、生产电子钟表必须进口的元器件,由轻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共同负责审批,海关凭批件验放。
七、严格质量管理,维护消费者利益。轻工产品必须按有关标准生产(无标准的不在此列),凡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得以合格品上市出售。其中,第一条所列产品必须达到国家、专业(部)以上标准,方准上市出售。名优产品达不到名优质量标准的,不准使用名优标志,不得按优质优价方式加价。轻工业部要建立质量公报制度。
对获部优以上优质产品称号的轻工产品,要按规定年限复查和不定期检查。达不到标准的,取消优质产品称号,并公布于众。省级优质轻工产品由各地人民政府照此办理。已取消优质产品称号的产品,广告经营单位不得经办冒充优质产品称号的广告,违者将按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广告的全部收入,并处以罚款。
在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和联合体中,龙头厂对企业集团和联合体中挂牌生产的产品,有质量检测、监督、否决权,凡产品质量达不到名牌产品标准的企业,不准挂牌生产。
八、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经委、国家标准局、国家物资局、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业部、中国农业银行七部门制定的《严禁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的规定》。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和《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加速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
要根据上述条例和规定的精神,加速开展轻工出口产品,特别是出口拳头产品的质量许可证发放工作。
对第一条所列产品,生产许可证只发放给由轻工业部定点或预选点中的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专业(部)标准的,不发给生产许可证。
九、原材料要择优供应。在生产资料完全实行市场调节之前,对计划分配的物资,各级物资供应部门要加强与各级轻工部门的联系,对生产名优产品和市场紧俏商品的企业,择优供应原材料。
各地方、各部门不得截留供应给生产名优产品和市场紧俏商品的企业的原材料。各地方、各部门自行组织和采购的原材料,原则上也应优先供应这些企业。
十、积极推动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的联合,组织扩大经济批量,扩大名优产品的市场复盖率。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迫使假劣产品和质次价高产品退出市场。
对于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的联合,要以自愿、择优,达到名优产品的质量标准、促进名优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为基本原则。申请进入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和联合体的生产企业,其产品质量应经行业归口管理部授权的质量检验机构检测合格,具备经济批量生产条件,方准许进入企业集团和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