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6:49:46  浏览:96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广大医务人员尚缺乏认识和防治经验,因此,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其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使其掌握临床诊断、治疗、病人隔离和防护措施,对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护医务人员健康、避免医院成为新的疫源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已成为当前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将进一步组织和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要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立即组织对全体医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沉着、冷静、平稳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通过培训要使医务人员了解并熟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做好技术人员的准备。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在安排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时,应当统筹规划。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并配备相应专业的技术骨干,以保证医疗质量。不能盲目随意安排人员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
三、培训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我部为各地培训的省级师资的作用,以我部统一下发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工作文件汇编》和培训光盘为教材。文件汇编和培训光盘可以翻印或复制。
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和督察,各医院要把医务人员培训工作作为当前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

卫生部办公厅
二OO三年五月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政府部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机构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审查程序(暂 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政府部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机构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审查程序(暂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1年第21号


一、为加强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安全管理,保证政府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管理的通知》(工信部联协〔2010〕394号),制定本审查程序。
二、本审查程序所称政府部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承担信息技术服务且非本部门所属的专业机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监理与测试、运行维护、数据处理、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应急技术支持、安全测评、信息系统托管等。
三、本审查程序所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依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一个单位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符合标准情况进行的合格评定活动。
四、鼓励服务机构按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服务机构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时,应选择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
五、鼓励政府部门优先选用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外包服务。
六、服务机构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含再认证)时,应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审查同意。
七、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安全审查的管理工作,包括发布审查程序、制定审查标准、组织开展审查、发布审查结果等。
八、申请安全审查的服务机构应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经服务机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署的《政府部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机构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审查申请表》(附表1)。
(二)服务机构拟提交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证申请材料,包括服务机构的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机构简介、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程序文件及其清单,以及认证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服务机构拟选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基本信息,包括认证机构名称、性质、资质、联系方式及机构简介等。
(四)服务机构证明其在申请认证、再认证及年度复核过程中确保不泄露政府重要信息的相关说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拟与认证机构签署的安全保密协议,对认证活动中涉及政府信息的数据、文档、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对参与认证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等。
(五)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提供的其他补充材料。
九、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服务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将是否受理的结果告知提交申请的服务机构。
十、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受理的申请进行实质审查,评估认证活动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并将审查结果告知提交申请的服务机构。
十一、经审查同意申请并获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服务机构,应在获证后30个工作日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十二、自本审查程序公告之日起,对于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自行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含再认证),以及在审查过程中弄虚作假、谎报申请材料的服务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一定范围予以通报。
十三、本审查程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十四、本审查程序自公告之日起实施。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的决定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8]第32号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的决定》已于2008年11月27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8年12月3日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的决定

(2008年11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对《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作如下修改:

第三十八条修改为:

“人大代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

  (一)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

  (二)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

对属于第一款所列的第(一)项情形的人大代表,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作出许可,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接到司法机关的报告,其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况即得到确认。

  第一款所列情形消失后,有关司法机关应立即报告人大代表本级的人大常委会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款所列情形在人大代表任期内消失后,自行恢复其执行代表职务,但人大代表资格终止者除外。

人大代表被依法暂时停止执行人大代表职务或者在任期内恢复其执行人大代表职务,由本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通知人大代表本人,并通知原选举单位或者原选区。”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根据本决定修改后重新公布。